2025年4月3日,赣州蓉龙人文纪念园沉浸在庄严肃穆又温情洋溢的氛围中。由赣州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主办、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赣州蓉龙人文纪念园承办的“温情追忆・情暖清明——2025年百姓共祭暨‘福寿康宁’生前契约捐赠仪式”顺利举行。活动通过传统祭祀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,吸引了赣州市民、殡葬文化研究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近120余人参与,共同传承清明文化,倡导文明新风。
活动现场,AI数字人技术大放异彩。主舞台的高清电子屏上,“数字父亲”虚拟告别场景正实时上演。借助先进AI算法,吴先生生前的生活影像被精心剪辑拼接,在屏幕流畅播放。画面里,他的军旅事迹,在客厅陪伴家人,每个动作、表情都高度还原。同时,泛黄老照片经数字技术处理变得鲜活,家族往事也随之展现。
台下的吴女士眼含泪水,面带微笑。她表示,这般真实复刻的生命印记,如同在她和父亲间架起了跨越时空的情感桥梁。以往未能好好与父亲道别,如今通过科技,她终于能对着屏幕倾诉心声,感觉父亲从未离去,能好好告别,让她深感慰藉。
在科技赋能传统的同时,赣州蓉龙园向桥兰村、洪城巷社区、赣州市小艾之家颐养中心共捐赠90份公益性“福寿康宁・生前契约”,为困境长者提供生命终点服务保障。“这不仅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,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。”受赠方代表动情表示。
此外,红色基因传承与青春力量在这里交织成动人图景。赣南师大附属蓉江第二小学少先队员在丰碑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,通过沉浸式讲解革命故事、瞻仰先烈丰碑、敬献鲜花等仪式,以童声传承革命精神。“争做新时代好少年!”的铿锵誓言回荡在青松翠柏间,为清明祭扫注入鲜活的爱国情怀。
活动全程践行绿色低碳理念,礼仪人员引导市民以献花、鞠躬、祭茶等简约方式寄托哀思。清明文化展系统梳理从寒食节到现代祭祀的演变脉络,市民李女士感慨:“科技与传统碰撞出的仪式感,让追思更具文化深度。”在桥兰村村委会等单位的协同支持下,活动通过多方联动探索殡葬服务新模式,为城市文明建设增添温暖注脚。
赣州蓉龙园总经理俞丽敏表示,将持续推进殡葬事业改革,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,用公益行动传递生命关怀,让清明这一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更温暖的人文光芒。